內容來自hexun新聞

新竹縣小額貸款利率現代農業呼喚新型農民有人可以幫我試算嗎大直豪宅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

莊稼人日漸高齡化不久前,記者跟隨農業部門的專傢隊來到鳳臺縣,組織春季田間技術服務,活動吸引瞭周邊幾個村的農民前來學習。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到場的上百名農民絕大部分在50歲以上,尤以60歲上下的居多。這凸顯當前農業生產中一個緊迫的問題:老年人已成為種地主力軍。同樣,連日來記者在淮北、阜陽、滁州等地采訪,看到由於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沿途各個村莊一片寂靜,村道上很少有人群積聚,而在田裡耕作的大多是老年人。在淮北市烈山區宋疃鎮東風村,村支書趙輝告訴記者,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種地,村裡年輕一點的都出去打工瞭,隻剩下一些老人。 “現在種地就靠老人,年輕人根本就不會幹農活,以後肯定也不會回來種地。 ”今年64歲的東風村村民吳同林說。在東風村,記者遇到的數十位村民,年紀最小的是42歲的董超。而他也是因為在傢有個養豬場,種地反而成瞭副業。 “有一個孩子在外面打工,不可能回來幫我種地。 ”董超說。“你們還能種多久? ”記者向這些老人詢問。 “這個不知道,什麼時候種不動瞭就不種瞭。 ”吳同林笑著說。他的同村人、今年61歲的董遠新說:“不知道我們走瞭之後,這活兒還有誰來幹? ”安徽省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顯示,在2006年底,全省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中40歲以上的占近60%,而在經歷城市化加速發展的6年後的今天,“莊稼人”的高齡化無疑更為嚴重。好技術難進“懶人田”中老年農民成瞭主要的莊稼把式,對種植業產生瞭明顯影響:“省事田”、“懶人田”隨處可見。過去種田是綠肥鋪底、農傢肥當傢,如今綠肥不見、化肥當傢,地越種越貧瘠。記者采訪中瞭解到,現在有些年輕人在農忙時候回來耕種或收獲,平時交由傢裡老人看管,而有的幹脆農忙也不回,完全交給老人耕種。 “無論哪種情況,莊稼種得都不可能盡心,產量也上不去。 ”省農委副主任王華說,老年人種田多是出於習慣,目的是弄點口糧,對科學種田熱情不高,一旦遇到嚴重自然災害,很多人幹脆看天收。“比如,近幾年抗旱澆水,發動農民就非常困難。 ”中老年農民文化層次偏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弱,對播種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不熟悉,遠沒有年輕人上手那麼快,這些都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相抵觸,阻礙瞭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有時候一個簡單的技術方案,教很多遍,老年人還是掌握不瞭,最終他們還是選擇按老經驗幹。”滁州市南譙區一位農技員告訴記者。王華說,農業現代化程度越高,對農業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就越高。然而,根據安徽省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全省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中,中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97%,大專以上的僅占0.2%。農村為何留不住年輕人?一方面是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一方面是種糧比較效益下降,影響種糧農民收入增加,無法從根本上留住年輕農民外出的腳步。與種糧收益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務工收入已成為當前青壯年農民的主要現金來源。“去年一年我在浙江打工,回傢過年帶回來近3萬元,如果在傢種5畝田,需要種近8年。 ”采訪中一位農民說。此外,農村環境相對較差,文化生活貧瘠等,也讓年輕農民義無反顧地“揮手自茲去”。培育高素質新農民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采訪中,當記者詢問再過幾年誰來接替他們種地時,老人們都笑著說不知道,實在種不動就包給別人。他們都表示“自己的孩子肯定不會回來種地瞭”,那麼,他們的地該轉包給誰呢?答案應該是“新型農民”。年輕農民不斷告別土地的同時,他們中的有些人又從城市重新回到農村,念起瞭“種糧經”。 3月23日,記者在肥東縣長樂鎮李六村遇到農民李久紅,到合肥打工多年的他,現在回到村裡承包瞭300多畝土地,“現在國傢政策好,隻要依靠科技,技術過硬,上瞭規模,種糧食還是非常有"錢景"的。 ”“受制於農業本身的特征,其效益隻有在達到一定種植規模以後才會逐步提高。”省農委種植業局副局長王林說,農業的出路還是要靠適度推行農村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比如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的“全國種糧大戶”徐淙祥,經營土地上萬畝,耕作機械化水平高,小麥單產屢創我省記錄,種糧給他帶來瞭不菲的收入。當前,需要通過政策引導促進土地流轉,使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專傢指出,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推動土地流轉,形成規模種植,逐步會形成“新型農民”。在規模經營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是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的主要手段。專傢指出,當前要以各類農機合作組織為依托,大力推進主要農作物的耕種收全程機械化,以少數職業農民耕作大量土地,實現農業生產的集約化。“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健全和完善,也將為誰來種地提供另一個可能的答案。”王林說,農民可以脫離土地,而將從耕種到收獲的全程委托給專業服務組織,按合同支付服務費,收取農作物。在東風村,記者遇到一個叫張長遠的農民,他專業從事打藥服務已有七八年,周圍幾個村子的農民都購買過他的服務。如何提升農民的科技素質?王華認為,當前急需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加快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並順應目前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趨勢,研究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新方式,使各方人才無憂無慮地流向農村、留在農村。(記者 史力、鮑亮亮)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4-09/140171096.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to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